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翻译成现代汉语 鱼我所欲也原文

2022-12-06 天奇生活 【 字体:

  翻译: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出自《孟子·告子上》中《鱼我所欲也》一文,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翻译成现代汉语

  《鱼我所欲也》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翻译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

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翻译成现代汉语

  《鱼我所欲也》注释

  (1)亦:也。

  (2)欲:喜爱。

  (3)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4)舍:舍弃。

  (5)取:选取。

  (6)甚:胜于。

  (7)于:比。

  (8)故:所以,因此。

  (9)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10)恶:厌恶。

  (11)患:祸患,灾难。

  (12)如使:假如,假使。

  (13)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

  (14)莫:没有。

  (15)则:那么。

  (16)凡:凡是,一切。

  (17)得生:保全生命。

  (18)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

  (19)为:做。

  (20)而:但是。

  (21)是故:因此。

  (22)非独:不只,不仅。非:不。独:仅。

  (23)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

  (24)是:此,这样。

  (25)心:思想。

  (26)勿丧:不丧失。丧:丧失。

  (27)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

  (28)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29)则:就。

  (30)弗:不。

  (31)得:得到。

  (32)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33)呼尔而与之:呼喝着给他(吃喝)。尔,语气助词。

  (34)行道之人:(饥饿的)过路的行人。

  (35)而:表修饰。

  (36)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37)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38)辩:同“辨”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何:介词结构,后置。

  (39)宫室:住宅。

  (40)奉:侍奉。

  (41)穷乏者:穷人。

  (42)得我:感激我。得:通“德”,感激。

  (43)与:通“欤”,语气助词。

  (44)乡:通“向”,原先,从前。

  (45)已:停止。

  (46)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鱼我所欲也》赏析

  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

  孟子性善,认为人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鱼我所欲也》创作背景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孟子》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鱼我所欲也》作者介绍

  孟子,名轲,字子舆。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翻译成现代汉语 鱼我所欲也原文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翻译成现代汉语 鱼我所欲也原文
翻译: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出自《孟子·告子上》中《鱼我所欲也》一文,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哪部作品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哪里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哪部作品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哪里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屈原的《离骚》。屈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而《离骚》就是屈原创作的长篇抒情诗,表现了诗人对楚国命运的关心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的翻译 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的意思

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的翻译 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的意思
“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的翻译:可以看尽它吞吐无尽的变化形态,这就是岳阳楼奇特的地方。“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出自明代文学家袁中道的游记文《游岳阳楼记》。

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已是什么意思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什么意思

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已是什么意思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什么意思
“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已”的意思是:停止。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的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是亦不可以已乎”出自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全文论述了义利之辨,并提出了义重于生的主张,认为当两者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出自哪位诗人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全文翻译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出自哪位诗人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全文翻译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出自苏轼所作的《赤壁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表达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翻译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译文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翻译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译文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翻译为: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怎么可以因为事态的紧急而抛弃他们呢。“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相弃邪?”出自《世说新语·德行》,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也告诉我们答应帮助别人,就要帮助到底,不可半途而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