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翻译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原文

2023-01-05 天奇生活 【 字体:

  翻译: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闭塞落后了。”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论语·子罕》是春秋战国的语录体散文,本篇共包括31章。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翻译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原文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翻译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闭塞落后了。”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翻译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注释

  (1)九夷:中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

  (2)陋:鄙野,文化闭塞,不开化。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赏析

  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人把居住在东面的人们称为夷人,认为此地闭塞落后,当地人也愚昧不开化。孔子在回答某人的问题时说,只要有君子去这些地方住,传播文化知识,开化人们的愚蒙,那么这些地方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翻译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原文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翻译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原文
孔子说:“有君子去位,就不闭塞落后了。”。原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九夷:中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陋:鄙野,文化闭塞,不开化。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翻译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的意思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翻译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的意思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的翻译是: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出自欧阳修的《丰乐亭记》。

或谓孔子曰子奚为政翻译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或谓孔子曰子奚为政翻译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或谓孔子曰:子奚为政”翻译为:有人问孔子:“您为什么不从政呢?”。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原句是: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考,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攻,奚其为为政?

哀公问于孔子曰文言文翻译 哀公问于孔子曰的意思是什么

哀公问于孔子曰文言文翻译 哀公问于孔子曰的意思是什么
“哀公问于孔子曰”的意思是“鲁哀公问孔子道”。这句话出自《说苑卷八·尊贤》中的《观其言而察其行》,这篇文章中,孔子主要以“夫弓矢和调,而后求其中焉”和“马悫愿顺。然后求其良材焉”两个例子论证了“人必忠信重厚,然后求其知能焉”,告诉了鲁哀公“选取人才的方法,不仅要听他说,更要观察他的行动”这一道理。

姜氏何厌之有翻译 姜氏何厌之有的翻译

姜氏何厌之有翻译 姜氏何厌之有的翻译
姜氏何厌之有翻译是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创作的《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主要讲述了鲁隐公元年郑庄公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这篇文章是一篇极富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全文情节丰富曲折,语言生动简洁,人物形象饱满。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翻译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的翻译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翻译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的翻译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翻译是: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这句话出自先秦左丘明创作的《宫之奇谏假道》,选自《左传·僖公五年》。这篇文章批判了迷信宗族关系和神权至上的迂腐,反映了当时的民本思想;先陈述了虞虢之间的紧密关系,再揭露晋侯残酷无情的本质,最后提醒虞国公国家存亡在于德行,而不在与神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