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

2023-02-11 天奇生活 【 字体:

  赏析: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妻子儿女的魂牵梦绕的思念之情,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

  《渔家傲·秋思》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翻译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催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

  《渔家傲·秋思》注释

  1、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

  2、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3、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4、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5、千嶂(zhàng):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6、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7、羌(qiāng)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8、不寐:睡不着。寐: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

  《渔家傲·秋思》创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渔家傲·秋思》作者介绍

  范仲淹(公元989年—1052年),字希文,祖籍郑州(今陕西彬县),移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少时贫而好学,真宗大中样符八年(公元1015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词作仅存五首,描写边塞秋思,羁旅情怀,突破了宋初词专写儿女柔情的界限,风格明健豪放。有《范文正公集》。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
赏析: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妻子儿女的魂牵梦绕的思念之情,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范仲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吗 范仲淹是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范仲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吗 范仲淹是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是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以及柳宗元、韩愈。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但范仲淹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范仲淹还金授方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还金授方的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还金授方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还金授方的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还金授方文言文翻译:文正公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来往。一天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擅长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值得把这个秘方托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范仲淹介绍 范仲淹主要作品及简介

范仲淹介绍 范仲淹主要作品及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范仲淹和吕夷简的关系 范仲淹和吕夷简的关系是什么

范仲淹和吕夷简的关系 范仲淹和吕夷简的关系是什么
范仲淹和吕夷简都是北宋时期的名臣,范仲淹在北宋时期担任参知政事,地位相当于副相,但也曾经遭到过贬谪。吕夷简在北宋时期担任宰相,在宋仁宗时期三次入中枢,前后执政时间长达十三年。吕夷简和范仲淹最初关系并不好,因为宋仁宗废除郭皇后一事,他们两人持不同意见,从而引发矛盾。

范仲淹修学时最为贫窭与刘翻译 宋史·范仲淹传原文及翻译

范仲淹修学时最为贫窭与刘翻译 宋史·范仲淹传原文及翻译
“范仲淹修学时最为贫窭”出自文言文《范仲淹断齑画粥》,译文为:范仲淹读书时十分贫穷,与一位刘姓同学一起住在长白山的僧房里。他每日将两升粟米煮成一锅粥,过了一个晚上,粥便凝结了,范仲淹用刀把它切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切十几根酱菜,备好半盂醋,加入少许盐,用锅加热后再吃了它,像这样度过了三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