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苏轼《江城子》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赏析

2019-12-21 天奇生活 【 字体:

  苏轼《江城子》这首词其实是写给其逝去的妻子王弗的一首悼亡词,全词表现了苏轼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阙写苏轼对其亡妻深沉的追悼,十分的写实,下阙写的是梦境,梦中回到与妻子相处的那段时光,抒写了苏轼对亡妻的不舍之情。记实与梦境的虚实结合,衬托出其对妻子的思念,更加深全词悲伤的基调。

f67479ad24c2c7b8.jpg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a8d913b170ecea23.jpg

  译文

  你和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可我终究难忘怀总是忍不住想你。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苏轼《江城子》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赏析

苏轼《江城子》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赏析
苏轼《江城子》这首词其实是写给其逝去的妻子王弗的一首悼亡词,全词表现了苏轼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阙写苏轼对其亡妻深沉的追悼,十分的写实;下阙写的是梦境,仿佛回到与妻子相处的那段时光,抒写了苏轼对亡妻的不舍之情。

苏轼《江城子》赏析 苏轼《江城子》赏析是什么

苏轼《江城子》赏析 苏轼《江城子》赏析是什么
这首词是苏轼为了纪念逝去的妻子王弗而作的,是一首悼亡词。纵观全词,诗人用最简洁的词,却抒发了最强烈的思念之情。诗人将现实与梦境相结合,将哀思与自叹相融合,全词情真意切,虚实之间,不着痕迹。句式的参差,让全词富有韵律美,凸显了词意的醇厚,使作者悲痛思妻的形象跃然纸上。

江城子苏轼赏析 江城子苏轼赏析简短

江城子苏轼赏析 江城子苏轼赏析简短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一首悼亡之作,词的前五句是记梦境,其他的都是抒胸臆。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的表现方法,将作者与亡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十分真挚,使读者也为之动情与感叹。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是一首什么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20日夜记梦》是谁写的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是一首什么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20日夜记梦》是谁写的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一首悼念亡妻的词。这首词围绕着情之一字描写了东坡与王弗的情事,以东坡的宦海沉浮为主要陈述材料,来剖析东坡之“情”。这还是一首记梦词,也是一首关于词人的爱与说话的欲望抗争的词。

周子舒第几集知道温客行是鬼谷谷主 周子舒是在第几集知道温客行是鬼谷谷主

周子舒第几集知道温客行是鬼谷谷主 周子舒是在第几集知道温客行是鬼谷谷主
周子舒在第二十七集的时候知道温客行就是鬼谷的谷主。温客行以为自己隐瞒的很好,他不愿自己鬼谷谷主的身份被揭穿,不愿将自己更加灰暗的一面,展示在知己面前,他收起了对外人的冷峻气质,变为一个温润如玉的翩翩公子,可是他不知,其实周子舒早已经知道了他的身份。周子舒和温客行都是电视剧《山河令》中的人物。

苏轼一生的经历概括 苏轼一生的经历

苏轼一生的经历概括 苏轼一生的经历
苏轼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三起三落”。苏轼二十二岁参加科举考试后便名震京师,步入仕途后逐步受到重用;苏轼反对变法,因“乌台诗案”被贬去黄州;新法废除后,司马光成为宰相,苏东坡东山再起,升为正三品官员;苏轼与司马光政见不合,请辞外放;苏东坡再回朝廷,职位频繁调动;到宋哲宗亲政时,苏东坡被一贬再贬,最后贬到儋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