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翻译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的意思

2020-05-20 天奇生活 【 字体: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是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雁的羽毛还轻。

f3c6a021694d7158.jpg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处

  这句话出自写史记的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aff85bbbc7fa216b.jpg

  译文

  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用死追求的目的不同啊!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不使祖先受辱,其次是不能使身体受辱,其次是不能因自己的脸色不合礼仪而受辱,其次是不能因为自己的言语不当而受辱,其次是使肢体受扭曲(长跪、被可捆绑)而受辱,其次是穿上囚服受辱,其次是带上木枷,遭受杖刑而受辱,其次是被剃光头发、颈戴枷锁而受辱,其次是毁坏肌肤、断肢截体而受辱,最下等的是宫刑了,侮辱到了极点。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翻译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翻译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是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雁的羽毛还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谁说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谁说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说的,该句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雁的毛还轻。该句出自司马迁所作的《报任安书》,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回信。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诗中表明了司马迁无法援救友人的苦衷,同时抒发了司马迁忍辱负重、苟且偷生的痛苦心情。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翻译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意思是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翻译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意思是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翻译为:一个不畏惧用死来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的人。这句话出自《鞌之战》,下一句是:“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意思为:我杀了他不吉利。赦免他,用来鼓励事奉国君的人。

今吾子又死焉的翻译 今吾子又死焉翻译

今吾子又死焉的翻译 今吾子又死焉翻译
今吾子又死焉的翻译: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该句出自《礼记·檀弓下》中《苛政猛于虎》一文,记载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后来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成语,意思就是统治者的苛捐杂税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

或请重法以禁之翻译 或请重法以禁之的翻译

或请重法以禁之翻译 或请重法以禁之的翻译
或请重法以禁之翻译:有的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禁止他们。该句出自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中《唐太宗论止盗》一文。本文通过讲述李世民针对如何处置盗贼,延伸至如何治理国家的事情,说明君主仁政,百姓才会安居乐业。从唐太宗和群臣们不同的止盗方法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清正廉洁,开明,会自我反省的君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