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溪上青青草的上一句和下一句 溪上青青草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

2020-09-09 天奇生活 【 字体:

“溪上青青草”的上一句是茅檐低小,下一句是醉里吴音相媚好。“溪上青青草”出自宋代辛弃疾所著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0be943874a61056b.jpg

《清平乐·村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情态,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辛弃疾用侧笔反衬的手法,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他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1e005314cd129774.jpg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如今山东济南)人,《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所作。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溪上青青草的上一句和下一句 溪上青青草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

溪上青青草的上一句和下一句 溪上青青草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
“溪上青青草”的上一句是茅檐低小,下一句是醉里吴音相媚好。“溪上青青草”出自宋代辛弃疾所著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英雄不问出处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 英雄不问出处的下一句是啥

英雄不问出处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 英雄不问出处的下一句是啥
“英雄不问出处”没有上一句,下一句是“富贵当思原由”。“英雄不问出处,富贵当思原由”的意思是:如果他是一位英雄,那就不要问他的来历,而当他富贵了,就应当思考他富贵的原由。这句话其实没有直接出处,是由元末明初诗人杨基的一首诗中的一句,衍化而成。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上一句和下一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上一句和下一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上一句是:粗缯大布裹生涯,下一句是:厌伴老儒烹瓠叶。“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和董传留别》。《和董传留别》是苏轼写给朋友董传的一首留别诗,写于苏轼从凤翔回到长安的时候,表达了诗人对董传的深切感情。

明月寄相思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 明月寄相思的上一句和下一句分别是

明月寄相思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 明月寄相思的上一句和下一句分别是
“明月寄相思”的上一句是“繁星耀九洲”,下一句是“千里人相隔,两心遥相依”。这首诗出自《中秋节给老师短信》,意思是:晚上的繁星照耀着神州大地,皎洁的明月寄托这我的相思之情。即使相爱的人相隔千里,也抵挡不了两颗心紧紧相依。与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缩句 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怎么缩短

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缩句 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怎么缩短
“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改为缩句是“花跑出来”。在这个缩句考查中,去掉“花”的修饰语——“一群一群的”和“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留下主干句子就是“跑出来”,加上主语就是“花跑出来”。

十年怕井绳的上一句是什么 十年怕井绳的上一句是怎么写的

十年怕井绳的上一句是什么 十年怕井绳的上一句是怎么写的
十年怕井绳的上一句是一朝被蛇咬。“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喻经历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同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后被引申为就是一旦受过伤害就对类似的事物或事件十分惧怕。被蛇咬了一次,就再不敢碰草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