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秋晚的江上古诗意思 秋晚的江上古诗意思是什么

2020-10-22 天奇生活 【 字体:

  《秋晚的江上》古诗意思:想飞回巢的鸟儿已经倦了,黄昏前的太阳照在鸟儿的背上和翅膀上,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随着飞鸟的翅膀扑腾,这黄昏的太阳好像是从鸟的翅膀掉到在江面上一样。在那一瞬间,白色的芦苇顶端,好像一个女人美丽的容颜。

00c9734fb8eea80a.jpg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这首诗从整体的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

7ba4215dc1d4a953.jpg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那个时候写作新诗的诗人受旧诗词的影响比较大大,所以那个时候的新诗都有十分浓重的旧诗词风格。除了是用白话来抒写之外,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其实和旧诗词没有太大的差别。刘大白也是一样,他虽想试着去写纯粹的白话诗,但这首诗在格律上还些许遵循古典诗歌原来的要求,所以还是可以看出来其受旧诗词影响的痕迹。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秋晚的江上古诗意思 秋晚的江上古诗意思是什么

秋晚的江上古诗意思  秋晚的江上古诗意思是什么
想飞回巢的鸟儿已经倦了,黄昏前的太阳照在鸟儿的背上和翅膀上,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随着飞鸟的翅膀扑腾,这黄昏的太阳好像是从鸟的翅膀掉到在江面上一样。在那一瞬间,白色的芦苇顶端,好像一个女人美丽的容颜。

江上渔者的意思翻译 江上渔者古诗翻译和原文

江上渔者的意思翻译 江上渔者古诗翻译和原文
《江上渔者》的译文:江上的行人来来往往,只是喜欢鲈鱼鲜美的味道。你看那像是树叶般漂浮在水上的小船,在滔滔风浪里若隐若现。《江上渔者》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全文抒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江上秋风动客情的客情指的是哪种情感 江上秋风动客情是哪首古诗

江上秋风动客情的客情指的是哪种情感 江上秋风动客情是哪首古诗
客情指的是旅客的思乡之情。整句的意思是: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江上秋风动客情”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夜书所见》,此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江上秋风动客情的情是指诗人什么的心情? 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情主要指的是诗人的什么情感

江上秋风动客情的情是指诗人什么的心情? 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情主要指的是诗人的什么情感
“江上秋风动客情”的“情”指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客”字点明了作者的身份,是一位旅居他乡的客人,作者通过描写落叶片片,萧萧风声的场景,引动了自己在幽静的深秋半夜挂念家中亲人思绪。

山行唐杜牧古诗意思 山行唐杜牧古诗翻译

山行唐杜牧古诗意思 山行唐杜牧古诗翻译
意思: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

秋晚的江上作者是谁 《秋晚的江上》原文内容

秋晚的江上作者是谁 《秋晚的江上》原文内容
秋晚的江上作者是刘大白。刘大白,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年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