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孺子不可教也的意思 孺子不可教也的意思是什么

2021-03-08 天奇生活 【 字体:

  “孺子不可教也”的意思是:这个小孩子无法教导。“孺子不可教也”常指一个人资质愚顿、不知变通、无法教导。“孺子不可教也”这句话改编自“孺子可教”,原句出自司马迁的《史记·留侯世家》。

孺子不可教也的意思

  孺子可教的原文

  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译文

  老人伸出脚让张良把鞋穿上,笑着走了。张良很惊讶,用眼睛目送他走,老人走了一里路左右,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

孺子不可教也的意思

  《史记·留侯世家》的主要内容

  《留侯世家》介绍了张良一生的经历,全文描述了他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军事斗争中的超群才干,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不争权求利的出世思想和行为,生动地刻画了张良的为人及其性格特征,使这一历史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孺子不可教也的意思

  张良是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先辈在韩国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孺子不可教也的意思 孺子不可教也的意思是什么

孺子不可教也的意思 孺子不可教也的意思是什么
“孺子不可教也”的意思是:这个小孩子无法教导。“孺子不可教也”常指一个人资质愚顿、不知变通、无法教导。“孺子不可教也”这句话改编自“孺子可教”,原句出自司马迁的《史记·留侯世家》。

孺子可教也是夸人吗 孺子可教是褒义词吗

孺子可教也是夸人吗 孺子可教是褒义词吗
“孺子可教也”是夸人的,孺子可教是褒义词。意思是指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孺子可教的主人公是谁 孺子可教人物是谁

孺子可教的主人公是谁  孺子可教人物是谁
孺子可教的主人公是张良。故事讲的是张良在一座桥上遇见一位老人,老人看到张良,就把鞋扔到桥下,让张良去捡,还让张良给他穿鞋,张良都照做了。老人让他五天后来找他,五天后张良到的比老人晚,老人让他五天后再来。又过了五天,张良再次来到桥上,又比老人晚到,老人十分生气。又五天后张良半夜就到了桥上,终于比老人早到了。这次老人很高兴,送给他一本兵书。张良日夜攻读这本兵书,后来助刘邦统一了天下。

徐孺子妙答译文 《徐儒子妙答》文言文翻译

徐孺子妙答译文 《徐儒子妙答》文言文翻译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在月光下玩耍,有个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变得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孔,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徐孺子赏月翻译 徐孺子赏月的翻译

徐孺子赏月翻译 徐孺子赏月的翻译
徐孺子九岁时,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假若月亮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是会更亮呢?”徐孺子回答道:“不是这样的。比如人的眼睛里就有瞳仁,没有它的话,眼睛一定不会亮的。”

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徐孺子赏月文言文中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徐孺子赏月文言文中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徐孺子赏月》中徐孺子的回答妙在他运用了“偷换概念”这一辩论技巧,在他的回答中,他用“月亮”偷换了“眼睛”的概念,以“眼有瞳仁”证明“有物在其中则亮”从而否定了对方的“月中无物则不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