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商女不知亡国恨作者是谁 商女不知亡国恨出自哪首诗

2021-08-09 天奇生活 【 字体:

  “商女不知亡国恨”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出自《泊秦淮》,这句诗的意思是:以卖唱为生的歌女不知道何为亡国之恨。《泊秦淮》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他对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的讽刺。

商女不知亡国恨作者是谁

  泊秦淮

  杜牧 〔唐代〕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作者是谁

  译文

  月色迷蒙,轻烟笼罩寒水、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卖唱为生的歌女为人作乐,哪知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然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作者是谁

  注释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烟:烟雾。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创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商女不知亡国恨是谁写的诗 《泊秦淮》原文

商女不知亡国恨是谁写的诗 《泊秦淮》原文
“商女不知亡国恨”出自杜牧的《泊秦淮》,该句的意思: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商女不知亡国恨下一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的下一句是什么

商女不知亡国恨下一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的下一句是什么
“商女不知亡国恨”的下一句是“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该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杜牧26岁时中进士,被授弘文馆校书郎,开始了官场的仕途生活。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当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时,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商女不知亡国恨是什么意思 商女不知亡国恨出自哪里

商女不知亡国恨是什么意思 商女不知亡国恨出自哪里
商女不知亡国恨是指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出自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意思是在国破家亡的时候,还唱着醉生梦死的靡靡之音。这一句诗,将歌女们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感叹陈后主因为骄奢淫逸而导致亡国的一段深刻的历史教训,借以讽刺当时晚唐的统治者。

商女不知亡国恨作者是谁 商女不知亡国恨出自哪首诗

商女不知亡国恨作者是谁 商女不知亡国恨出自哪首诗
唐代诗人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出自《泊秦淮》,这句诗的意思是:以卖唱为生的歌女不知道何为亡国之恨。《泊秦淮》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他对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的讽刺。

商女不知亡国恨下一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出自哪

商女不知亡国恨下一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出自哪
商女不知亡国恨的下一句是“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该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

今朝有酒今朝醉作者是谁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作者

今朝有酒今朝醉作者是谁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作者
今朝有酒今朝醉作者是谁罗隐。该句出自唐代诗人罗隐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自遣》,这首诗表现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颓唐情绪,其中未必不含一点愤世嫉俗之意,反映了旧时代知识分子一种典型的人生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