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教育 > 正文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接天莲叶无碧穷映日荷花别样红是什么修辞手法

2021-09-17 天奇生活 【 字体: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思是:荷叶层层叠叠地铺展开去,无边无际,青翠碧绿,如同与天相接一般,阳光下的荷花分外鲜艳娇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描绘了西湖在六月时的美好风光,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委婉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宋代〕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荷叶层层叠叠地铺展开去,无边无际,青翠碧绿,如同与天相接一般,阳光下的荷花分外鲜艳娇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注释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 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指阳光。映照着日光。。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猜你喜欢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端午节祝福诗句 端午节祝福诗句大全

2024-06-03
16.5万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描写芒种的古诗词

2024-06-03
19.2万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芒种节气古诗有哪些 芒种的古诗有哪几首

2024-06-03
11.9万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芒种节气诗词 关于芒种的诗句古诗

2024-05-31
8.5万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赞美芒种的诗句 关于芒种节气的诗句

2024-05-31
9.4万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种类

2024-05-30
13.9万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5是质数还是合数 质数是什么

2024-05-30
11.1万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8的因数有 因数的定义

2024-05-30
13.8万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32的因数 因数和乘数是否相同吗

2024-05-30
11.9万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33的因数 33的因数有几个

2024-05-30
14.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接天莲叶无碧穷映日荷花别样红是什么修辞手法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接天莲叶无碧穷映日荷花别样红是什么修辞手法
荷叶层层叠叠地铺展开去,无边无际,青翠碧绿,如同与天相接一般,阳光下的荷花分外鲜艳娇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描绘了西湖在六月时的美好风光,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

接天莲叶无穷碧穷什么意思 接天莲叶无穷碧出处

接天莲叶无穷碧穷什么意思 接天莲叶无穷碧出处
“接天莲叶无穷碧”中穷的意思:穷尽。整句的意思是:碧绿的莲叶连接天际,浩渺无尽。“接天莲叶无穷碧”出自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二,这两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其中第二首广为传诵。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穷的意思是什么 接天莲叶无穷碧出处

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穷的意思是什么 接天莲叶无穷碧出处
“接天莲叶无穷碧”中穷的意思:穷尽。整句的意思是:碧绿的莲叶连接天际,浩渺无尽。“接天莲叶无穷碧”出自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二,这两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其中第二首广为传诵。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无穷碧是哪首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作者

无穷碧是哪首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作者
“无穷碧”出自《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二,整句为“接天莲叶无穷碧”。《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羌笛何须怨杨柳的修辞手法

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羌笛何须怨杨柳的修辞手法
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羌笛和杨柳赋予人的感情及动作,表达了一种思乡之情。“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羌笛怎么会抱怨呢,不过是将之拟人化。“何须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荷花这篇课文作者采用什么手法 荷花课文用的修辞手法

荷花这篇课文作者采用什么手法 荷花课文用的修辞手法
《荷花》一课采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池塘比作一幅画,同时又把池塘的创作者比作画家,无形中运用了多个修辞手法,将眼前的池塘描绘得魅力无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