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生活 > 正文

乞巧节中乞巧的含义 乞巧的民俗

2023-08-18 天奇生活 【 字体:

  乞巧节,也称为女儿节、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庆祝。它是一个与爱情和浪漫有关的节日,被视为中国的情人节。那么,乞巧节中乞巧的含义是什么?下面跟随天奇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乞巧节中乞巧的含义

  乞巧节中乞巧的含义

  乞巧的意思是乞求巧手艺。乞巧,是七月七的一项习俗,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据说,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代妇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

  七夕节的节气起源

  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乞巧节中乞巧的含义

  乞巧的民俗

  1、拜七姐:

  七月七的七娘会,广东多称“拜七姐”,闽台即称为“拜七娘妈”。广东旧时过七巧节是非常热闹的。宋代刘克庄曾有诗咏道:“瓜果跽拳祝,喉罗朴卖声。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在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各种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花果、仕女、器物、宫室模型等物。

  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浸,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或组织大家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

  2、斗巧:

  七夕斗巧,判定斗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对月穿针”、“输巧”、“兰夜斗巧”和“投针验巧”等几种形式。

  3、穿针乞巧:

  也叫“赛巧”,即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称为“输巧”,“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4、对月穿针:

  “对月穿针”,是指七月初七这天傍晚,家家户户都把庭院清扫干净,年轻妇女和姑娘们先要向织女星虔诚跪拜,乞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然后,她们把事先准备好的五彩丝线和七根银针拿出来,对月穿针,谁先把七根针穿完,就预示着将来她能成为巧手女。

  5、喜蛛应巧:

  喜蛛应巧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综上所述,乞巧的意思是乞求巧手艺。七夕节在中国具有浓厚的情感和文化内涵,是人们庆祝爱情和浪漫的日子,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祈福和交流的时刻。

猜你喜欢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2025-03-21
18.1万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2025-03-21
11.3万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2025-03-20
13.3万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2025-03-20
18.4万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2025-03-19
14.7万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2025-03-19
10.6万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2025-03-18
10.1万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2025-03-18
7.4万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2025-03-17
10.6万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2025-03-17
16.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中元节的起源 中元节的历史发展

中元节的起源 中元节的历史发展
中元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中元节的起源与意义 中元节的历史发展

中元节的起源与意义 中元节的历史发展
中元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盂兰节和中元节的区别 盂兰节和中元节有哪些区别

盂兰节和中元节的区别 盂兰节和中元节有哪些区别
<&list>归属宗教不同。盂兰节归属佛教,中元节归属道教。<&list>节日仪式不同:盂兰节其主要仪式由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三部分组成。中元节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list>节日的意义不一样。中元节是地官赦罪日。盂兰盆节是佛教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报谢父母养育、慈爱之恩。

中元节的风俗 中元节的风俗是什么

中元节的风俗 中元节的风俗是什么
中元节的风俗主要有祭祖、烧纸、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吃鸭、祈丰收、焚香燃炮、放焰口等。中元节在我国由来已久,自上古时代便有此节,不过古称“七月半”,是一个代表农作物秋收,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每年七月半,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的风俗与日期 中元节的风俗有哪些

中元节的风俗与日期 中元节的风俗有哪些
中元节的风俗有:祭祖扫墓、屠羊赠肉、挂五色纸、悬挂纸旗、放风筝、制小船、烧纸祭麻姑、焚烧锡箔折锭、施食、走八结、吃饺饼、吃扁食、烧包、放流灯火、恭饭、烧幽、制冥衣、公普、接老客等。中元节的日期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日,中元节也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有哪些习俗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有哪些习俗
中元节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