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生活 > 正文

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不惑之年指几岁

2021-07-07 天奇生活 【 字体:

  不惑之年是四十岁。《论语·为政篇》记载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不惑之年指四十岁。“四十不惑”是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就不会因为无知而困惑。因为到了这个年龄段的人,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的了。

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不惑,是指对于仁义礼有完全的了解,也正因有完全的了解所以不惑。人至不惑之年,已然是见过了各种大风大浪,踏过了各种困难挫折,所以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深思熟虑,权衡其轻重利弊,让自己能够掌握主动权。与人交往,往往能够察言观色,面对他人的批评也能够虚心接受。

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不惑之年的故事

  孔子在齐国居住了三年,一心希望能为齐景公服务,让其接受自己的“仁政”思想,但为齐相晏婴所阻,感到非常失望,于是返回鲁国重新拿起教鞭,以做学问和教书育人来弥补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也因此而领悟了更多的事理,那时正是孔子四十岁左右的时候,所以孔子才发出“四十而不惑”的感慨。也因此才有了《论语·为政篇》里的:“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其他年龄称谓: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两、三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也叫“总角”

  豆蔻:指十三岁的少女

  及笄:指十五岁的女子

  弱冠:指二十岁的男子,也叫“加冠”

  而立:指三十岁

  不惑:指四十岁

  知命:指五十岁,也叫“知天命”、“半百”

  花甲:指六十岁,也叫“耳顺”

  古稀:指七十岁

  耄耋: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猜你喜欢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2025-03-21
18.1万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2025-03-21
11.3万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2025-03-20
13.3万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2025-03-20
18.4万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2025-03-19
14.7万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2025-03-19
10.6万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2025-03-18
10.1万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2025-03-18
7.4万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2025-03-17
10.6万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2025-03-17
16.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不惑是什么意思

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不惑是什么意思
不惑之年是40岁,《论语·为政篇》记载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不惑之年指的是多少岁 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不惑之年指的是多少岁 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不惑之年指的是40岁。不惑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一指四十岁的代称,二指形容人到中年(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不惑之年是几岁 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不惑之年是几岁 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不惑之年是40岁,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所以是“不惑”。人到中年,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

弱冠是多少岁 弱冠是多少岁的男子

弱冠是多少岁 弱冠是多少岁的男子
指男子二十岁,《礼记》里面记载“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的时候,家人会为他举行加冠仪式,表示他已经成年。弱冠之礼出自《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花甲是多少岁 耄耋古稀花甲

花甲是多少岁 耄耋古稀花甲
花甲之年是60岁,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耄耋之年是多少岁

耄耋之年是多少岁
耄耋指八九十岁的人,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耄是指年纪约八、九十岁,而耋是指年纪约为七十岁的人。耄耋二字合在一起就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耄耋”一词出自于《汉·曹操·对酒歌》一文中的:“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