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生活 > 正文

湖水是蓝色还是绿色 湖水为什么是蓝绿色

2022-05-18 天奇生活 【 字体:

  湖水是没有颜色的,是透明的。湖水看起来是绿色的主要是由水的光学性质,即海水对太阳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散射造成的。湖泊因悬浮物质增多,颗粒较大,对绿光吸收较弱,散射较强,所以多呈浅蓝色或绿色。

湖水是蓝色还是绿色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各不相同,从红光到紫光,波长逐渐变短,长波的穿透能力最强,最容易被水分子吸收,短波的穿透能力弱,容易发生反射和散射。

湖水是蓝色还是绿色

  一般说来,在水深超过100米的地方,这三种波长的光大部分能被水吸收,并且还能提高海水的温度。而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遇到较纯净的水分子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散射和反射,于是人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科学实验证明,原来人的眼睛是有一定偏见的,人的眼睛对紫光的感受能力很弱,所以对海水反射的紫色很不敏感,因此视而不见,相反,人的眼睛对蓝、绿光却比较敏感。

湖水是蓝色还是绿色

  湖的形成可以分为以下主要类型:

  1、由于地壳运动,地面上出现深大谷地,积水之后形成湖泊叫做构造湖;

  2、冰川的刨蚀,使地面上出现洼地,积水成湖叫做冰蚀湖;

  3、冰川末端融化后,冰川携带的岩块、泥沙堆积成一条堤坝,堤坝之上水流蓄积形成的湖泊叫做冰湖;

  4、过去的海湾演变成的湖;

  5、火山喷发时,岩浆流入河道,冷却凝固后会形成截断河流的拦水坝,坝的上方蓄水成湖,这种湖叫火山堰塞湖。

猜你喜欢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2025-03-21
18.1万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2025-03-21
11.3万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2025-03-20
13.3万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2025-03-20
18.4万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2025-03-19
14.7万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2025-03-19
10.6万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2025-03-18
10.1万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2025-03-18
7.4万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2025-03-17
10.6万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2025-03-17
16.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湖水是蓝色还是绿色 湖水为什么是蓝绿色

湖水是蓝色还是绿色 湖水为什么是蓝绿色
湖水是没有颜色的,是透明的。湖水看起来是绿色的主要是由水的光学性质,即海水对太阳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散射造成的。湖泊因悬浮物质增多,颗粒较大,对绿光吸收较弱,散射较强,所以多呈浅蓝色或绿色。

虾腿是蓝色的虾叫什么虾 腿是蓝色的虾是什么虾

虾腿是蓝色的虾叫什么虾 腿是蓝色的虾是什么虾
虾腿是蓝色的虾叫罗氏虾。罗氏虾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虾类,其营养丰富,素有淡水虾王之称。罗氏虾又名白脚虾、马来西亚大虾、金钱虾、万氏对虾等,其壳薄体肥,肉质鲜嫩,味道鲜美。除富有一般淡水虾类的风味之外,成熟的罗氏沼虾头胸甲内充满了生殖腺,具有近似于蟹黄的特殊鲜美之味。罗氏虾原产地集中在厄瓜多尔沿岸,是世界上养殖量最高的三大虾种之一。

芋头是水煮还是蒸 芋头是水煮还是蒸更好

芋头是水煮还是蒸 芋头是水煮还是蒸更好
芋头不管是蒸还是煮,都是非常好吃的,所以很多人也很喜欢。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蒸或者煮芋头时一定要确保芋头充分熟透,因为生芋头食用后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对人的身体有害。

装修时柜子是木工做还是定制 柜子木工打好还是整体定制好

装修时柜子是木工做还是定制 柜子木工打好还是整体定制好
相比较而言,装修时还是整体定制比较好,因为整体定制衣柜比木工打衣柜在各个房间都比较占优势,如价格、品牌和生产等方面来说。

清明上河图是残卷还是全本 清明上河图是残卷吗

清明上河图是残卷还是全本  清明上河图是残卷吗
“清明上河图是全本还是残卷”这个问题目前还未有定论,学界对于这个问题尚有分歧。有学者认为清明上河图是残卷,也有学者认为清明上河图是全卷。

白蛇传是民间故事还是神话故事 白蛇传是民间故事吗

白蛇传是民间故事还是神话故事 白蛇传是民间故事吗
白蛇传是民间故事还是神话故事。《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源自于唐代洛阳巨蛇事件等,初步定型于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成熟盛行于清代,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