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
2023-01-12 天奇生活 【 字体:大 中 小 】
在宋朝的时候,浙江宁波人第一次使用自己当地生产的糯米粉,加上猪油、黑芝麻和白糖制作了这种外表白白嫩嫩,馅料香甜可口的食物。汤圆的糯米粉面皮经过水煮,会富有韧性,里面的馅料被包裹在糯米皮里,保证不会外漏。
糯米粉制作的外皮煮过之后有着糯米独有的香甜,黑芝麻和猪油做的馅料经过高温加工口感细腻,加上汤圆圆滚的体型与黑白交织的色彩也很有趣,所以从发明出来就很受大家的欢迎。这种食物就从宁波地区开始兴起,先是传遍了江南地区,然后很快就风靡了全国。
古人们发现在煮汤圆的时候,汤圆会在水里上下浮沉,随着沸水翻滚,一直到煮熟了才会漂浮在水面上,就根据这个特点给它命名“浮元子”,后来改名为汤圆。
元宵节吃汤圆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在南方地区汤圆还是代替饺子上桌的必备食物,汤圆的“圆”代表着“团圆”、“圆满”,在正月十五吃这种食物也表达了人们希望团圆、圆满的愿望。
元宵节的起源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是几月几号
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
猜你喜欢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


吃汤圆寓意着什么 汤圆的寓意是什么


元宵节吃汤圆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是什么 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


元宵节吃什么 元宵节有什么节日食俗


干吃汤圆做法步骤 干吃汤圆的做法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