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生活 > 正文

中元节放河灯是哪里的习俗 中元节为什么放河灯

2023-08-29 天奇生活 【 字体: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那么,七月十五放河灯是哪里的风俗?下面跟随天奇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中元节放河灯是哪里的习俗

  中元节放河灯是哪里的习俗

  1、福建:

  白洋淀端午放河灯福建人民利用潮汐顺风,用纸、布、绸、塑料、金属制作河灯,漂浮到金门、马祖,灯壁写有亲人团聚、两岸三通、早日一统、振兴中华祝词,灯船上还装有慰问信和礼品,使放河灯又有了新的时代气息。

  2、成都:

  成都在汉代是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代有扬一益二之说,游赏之风冠于西南,闻名天下。后蜀孟昶的花蕊夫人百首宫词中,有“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降诞辰”记载,可见盛行中元节之早。“河灯亮,河灯明,牛郎织女喜盈盈”、“河灯一放三千里,妾身岁月甜如蜜”、“放河灯,今日放了明日扔”等民谣、竹枝词,可证习俗的久远。

  3、安顺: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传统中元节,安顺俗称“七月半”,是祭奠祖先和已故亲人的节日。这天家人团聚,进行多种形式的祭奠活动,放河灯是其中颇具特色的活动之一。河灯一般用木板做底,灯体为防水纸,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也有茄子灯、南瓜灯,有的人家还要在灯上写上亡人的名讳。夜幕降临,人们将一盏盏河灯点亮置放河中或湖中,让其顺水漂流,以此祭奠先人,寄托对亲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对幸福、平安的祈求,希望随着长流水,祛除疾病灾祸,子孙幸福安康。

  4、济南:

  放河灯之俗,古已有之,全国各地一般是在七月十五中元节前后举行一次。而“老济南”都知道,济南却是在七月十五和七月三十日晚上各举办一次河灯会。七月十五放河灯多半是官署寺庙组织的,明代诗人王象春在《齐音》中记载:“德蕃于孟秋之望,建盂兰大会,燃放河灯,招僧诵经施食,追悼亡魂。”“高僧大会盂兰盆,殿下亲临广智门。”放河灯时,珍珠泉大院里的德王朱见潾还亲自步出德王府,到后宰门(广智门)一带观看这一盛景。

  与此同时,济南人还认为,农历七月三十日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萨成道的日子。地藏王菩萨在成道时,曾发誓要普度有罪孽的众生,使他们脱离苦海。因此,七月三十日便成了超度“亡魂”的日子,在这天晚上也要燃放河灯。这天在大明湖、护城河、泉池以及北园一带的小溪里放河灯,通常是民间自发组织的。

中元节放河灯是哪里的习俗

  中元节为什么放河灯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现代女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中元节放河灯的意义是什么

  寄托对先人的思念。放河灯又称放荷灯,是一种汉族民间祭祀及宗教活动,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进行。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综上所述,中元节放河灯的地区有福建、成都、安顺、济南等。

猜你喜欢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2025-03-21
18.1万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2025-03-21
11.3万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2025-03-20
13.3万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2025-03-20
18.4万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2025-03-19
14.7万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2025-03-19
10.6万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2025-03-18
10.1万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2025-03-18
7.4万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2025-03-17
10.6万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2025-03-17
16.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中元节放河灯是哪里的习俗 中元节为什么放河灯

中元节放河灯是哪里的习俗 中元节为什么放河灯
1、福建:白洋淀端午放河灯福建人民利用潮汐顺风,用纸、布、绸、塑料、金属制作河灯,漂浮到金门、马祖,灯壁写有亲人团聚、两岸三通、早日一统、振兴中华祝词,灯船上还装有慰问信和礼品,使放河灯又有了新的时代气息。2、成都:成都在汉代是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代有扬一益二之说,游赏之风冠于西南,闻名天下。

中元节放河灯的目的 中元节放河灯的地区有哪些

中元节放河灯的目的 中元节放河灯的地区有哪些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中元节放河灯既可以寄托人们对先人的思念,也可以将厄运随着逝水东流,一去不返。这项古老的习俗大约起源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当时只是僧人在放生池里放河灯,后来流传到民间。在宋代,中元节放河灯就已成为一种流行做法。民间相信,很多溺水而亡的孤鬼会拉人下水让其溺死,以换取自己投胎的资格。于是,人们便用放河灯的方式超度这些水鬼,希望他们不再受苦早日投胎。

中元节放河灯的意义 中元节放河灯的起源

中元节放河灯的意义 中元节放河灯的起源
寄托对先人的思念。放河灯又称放荷灯,是一种汉族民间祭祀及宗教活动,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进行。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中元节吃濑粉是哪个地区的习俗

中元节吃濑粉是哪个地区的习俗
广东东莞地区。濑粉是一种用米粉和热水制成的粉条,是广东地区的传统小吃。广东人在中元节这天,也就是农历七月十四,家家户户都会吃上一碗濑粉和烧鹅濑。中元节吃濑粉有着长长久久、多福多寿的美好寓意,是广东人的中元节传统食俗。

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的习俗都有什么

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的习俗都有什么
中元节的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吃鸭、祭祀土地、河灯度孤等。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它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晚上可以出门吗 中元节晚上12点后可以出门吗

中元节晚上可以出门吗 中元节晚上12点后可以出门吗
中元节晚上可以出门。中元节的很多传统习俗都是在晚上进行的,所以中元节是可以出门的。但是中元节的夜里,到处都是祭祀的场景,胆子小的人很容易被吓到,而且中元节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晚上温度比较寒凉,太晚的时候在外面,容易受寒着凉,从养生的角度来说,确实是不要太晚在外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