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寒露的含义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寒露历史渊源
2023-09-27 天奇生活 【 字体:大 中 小 】
节气是中国传统的时间划分方式,用来表示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节气是根据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和地球公转的周期而确定的。中国的节气一年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相隔大约15天。那么,二十四节气寒露有什么含义?下面跟随天奇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二十四节气寒露的含义是什么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二十四节气寒露历史渊源
寒露,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夜晚,仰望星空,会发现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心宿二)已西沉。寒露后,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寒露与白露节气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寒生露凝,因而称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昼夜带寒意。
二十四节气寒露有哪三候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意思是,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菊有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总的来说,寒露节气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重要节点,标志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和天气的寒冷。人们需要注意保暖和健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农作物和收获丰收。
猜你喜欢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二十四节气寒露的含义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寒露历史渊源


二十四节气寒露吃什么 寒露时节气候变化


二十四节气寒露的特点 寒露节气有什么特点


二十四节气小暑有什么寓意 二十四节气小暑做哪些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白露属于什么季节 2023白露是什么时候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吗 大寒节气的气候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