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生活 > 正文

梅雨季节多久结束 梅雨季节什么时候结束

2020-07-13 天奇生活 【 字体:

  梅雨季一般从六月开始,七月结束。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

78ec2ddb464094ff.jpg

  梅雨季节多久结束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ee4d29f5399fce66.jpg

  梅雨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这种季节的转变以及雨带随季节的移动,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规律性。

  而梅雨季节的特点就是阴雨、潮湿,所以食物易发生变质,需注意饮食健康。梅雨季节,除了食物易变质之外,地毯、棉衣、家具等日常用品也会容易发霉,要经常放在太阳底下晒晒,减少湿气。此外,梅雨季节也会伴有暴雨、雷电等灾害性天气,大家出门前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猜你喜欢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2025-03-21
18.1万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2025-03-21
11.3万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2025-03-20
13.3万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2025-03-20
18.4万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2025-03-19
14.7万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2025-03-19
10.6万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2025-03-18
10.1万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2025-03-18
7.4万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2025-03-17
10.6万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2025-03-17
16.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梅雨季节多久结束 梅雨季节什么时候结束

梅雨季节多久结束 梅雨季节什么时候结束
梅雨季一般从六月开始,七月结束。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

父亲节是6月的第几个星期日 父亲节送什么礼物

父亲节是6月的第几个星期日 父亲节送什么礼物
父亲节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是1909年由美国的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倡议设之的。由于多德夫人早年丧母,她和5个弟弟都是由父亲一手抚养大的,因此她呼吁设立父亲节,并建议将节定在6月5日她父亲生日这天。

端午节又称什么节 端午节又叫做什么

端午节又称什么节 端午节又叫做什么
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

伏羊节是几月几日 伏羊节的由来

伏羊节是几月几日 伏羊节的由来
伏羊节设定日期是每年传统农历初伏之日开始,经过中伏,至末伏结束,连续一个月。“伏羊”,即入伏以后的羊肉。《汉书·杨恽传》记载:“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羊炰羔,斗酒自劳。”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祛除,是以食为疗的大创举。徐州彭祖伏羊节被授予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萧县伏羊宴习俗被评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雨季节是几月份 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

梅雨季节是几月份 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
梅雨季节通常在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因为这段时间是江南地区梅子成熟的季节,故称其为“梅雨”。梅雨主要出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的最南部、日本的中南部。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

端午节别称什么节

端午节别称什么节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如有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艾节、上日、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五月初五、五月当午等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