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法定假日吗 清明节是不是法定假日
2021-03-30 天奇生活 【 字体:大 中 小 】
清明节是法定假日。中国法定节假日有: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法定节假日,一般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
2019年8月2日,人社部发布《我国法定年节假日等休假相关标准》明确,休息日、法定年节假日、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五类休假标准。其中,现行法定年节假日标准为11天。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是新年放假1天;春节放假3天;清明节放假1天;劳动节放假1天;端午节放假1天;中秋节放假1天;国庆节放假3天。探亲假未婚职工每年1次,假期20天;已婚职工每4年1次,假期20天。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在隋唐之前,人们重寒食、轻清明。到李隆基(唐玄宗)做皇帝时,将清明节扫墓正式编入礼典,属当时的“五礼”之一,清明节的地位因此得到抬升,清明假期与寒食节连在一起,成为当年继元宵假期之后春天里的“小长假”(4天)。到李亨(唐肃宗)当皇帝时,或许觉得小长假不够长,又增加了寒食清明节的假期天数,将唐玄宗定下的寒食清明假期4天增加到7天,在中国节假日史上,清明节首次成为了真正意义的“黄金周”。
到了宋代,清明节也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假期也是7天,两个节日已完全融合为一体。随着唐宋的远行,清明节的繁华和热闹也不复存在。到了元代,唐宋的公务员多假制度被否定,节假日大为减少。到了明、清两代,寒食、清明二节则完全退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序列,仅保留元旦、元宵和冬至3大节假日。
自2008年开始共有七大全民法定公休节日,分别为元旦、春节、清明、端午、劳动节、中秋和国庆节,全民公休节日的假期通过调整双休日来集中休假。
猜你喜欢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清明节是法定假日吗 清明节是不是法定假日


元宵节是法定假日吗


中秋节是法定假日吗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重阳节是法定假日吗 重阳节的意义


清明节算加班吗 清明节哪天算加班


每年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2023年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