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鬼节的来历 七月十五鬼节是怎么来的
2021-04-16 天奇生活 【 字体:大 中 小 】
中元节,定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鬼节、七月半。而传说则是,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在上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的影响力远比清明节大,但后来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直至在文革期间被取缔,虽然随着改革开放,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不过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教育意义,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
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正月十五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先人。
中国其他三大“鬼节”
1、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上巳节西周时便存在,汉代正式列入国家庆典,晋代著名的“兰亭集会”即是上巳节的活动之一,唐代达于极盛,诗圣杜甫留下了“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名句。
然而到了宋代,上巳节越来越被边缘化了,因其与传统的寒食节、清明节相距甚近。宋代朝廷规定,清明节各地均须祭扫陵墓,表示对亡灵的悼念,这是寒食节原有的习俗,而清明节亲水、戴柳圈等,则是上巳节原有的习俗。再后来,清明节逐渐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节,而上巳节则逐渐被人淡忘。
2、清明节
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是,清明节跟其他三个“鬼节”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是根据公历来算的,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定,大约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
3、寒衣节
关于寒衣节的来历,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后来又经过秦朝以及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演变,最终将这天定为“寒衣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猜你喜欢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七月十五鬼节的来历 七月十五鬼节是怎么来的


七月十五鬼节的来历


鬼节的习俗 鬼节的风俗


下元节的来历 下元节的传统习俗


鬼节的时候鬼几点出来 鬼节风俗活动有哪些


农历七月十五是鬼节吗 农历七月十五有什么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