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的历史典故 重耳的故事
2021-05-06 天奇生活 【 字体:大 中 小 】
春秋时期,晋文公逃亡到楚国时,楚王对他非常客气。晋文公为了感谢他,承诺如果楚晋两国发生战争,晋军先退避三舍。
后来,晋文公回国当了国君,并把晋国治理得非常强大。有一年,楚国和晋国发生战争,晋文公为了实现诺言,下令军队退避三舍,驻扎在城濮。楚将成得臣以为晋军害怕了,马上追击。还派人向重耳下战书,内容十分傲慢。晋文公回信说:“我为了报恩,退让到这里,你们不肯谅解,那就只好在战场上见。”
两军刚交手,晋军便向后撤退,还在战车后面拖着树枝,扬起尘土,显得十分慌乱。楚军直追上去,正中晋军埋伏,被晋军打败。成得臣带着残兵仓皇逃走,最后在半路自杀了。
重耳与清明寒食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晋文公都快饿晕过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块腿上的肉与野菜同煮成汤给他,当他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介子推躲避山里,不愿出来。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重耳人物简介
重耳(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国君)一般指晋文公(晋国君主)。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猜你喜欢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历史上重耳封谁为皇后 历史上重耳的皇后是哪一位


重耳的历史典故 重耳的故事


涅槃重生的励志诗句 关于涅槃重生的励志诗句


重耳为什么离开晋国 重耳为什么要逃亡


重耳念zhong还是chong 重耳念怎么读


重耳为什么要逃亡 晋文公为什么逃亡在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