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生活 > 正文

丹霞地貌成因 丹霞地貌怎么形成的

2021-05-26 天奇生活 【 字体:

  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了赤壁丹崖及石墙、石峰、石柱、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的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发育成的各种丹霞奇峰总称。以陡崖陡坡为特征,中国广东的丹霞山就是丹霞地貌的一个典型代表。

丹霞地貌成因

  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处,分布于全国28个省,其中四川的蜀南竹海和七洞沟属于幼年期丹霞,贵州赤水丹霞属于青年期丹霞,广东丹霞山属于壮年期丹霞,江西龙虎山则属于老年期丹霞,丹霞地貌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均有分布;最低海拔可以形成于东部的海岸带,最高海拔可以出现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但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

丹霞地貌成因

  红色陡崖坡是丹霞地貌最重要的识别要素,不同形态和体量的陡崖坡组合成堡状、墙状、柱状等各类丹霞地貌的基本坡面。在幼年期和青年期丹霞地貌区,大部分陡崖坡则构成峡谷的谷壁。

丹霞地貌成因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猜你喜欢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2025-03-21
18.1万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2025-03-21
11.3万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2025-03-20
13.3万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2025-03-20
18.4万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2025-03-19
14.7万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2025-03-19
10.6万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2025-03-18
10.1万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2025-03-18
7.4万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2025-03-17
10.6万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2025-03-17
16.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丹霞地貌在哪个省 丹霞地貌怎么形成的

丹霞地貌在哪个省 丹霞地貌怎么形成的
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处,分布于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其中四川的蜀南竹海和七洞沟属于幼年期丹霞,贵州赤水丹霞属于青年期丹霞,广东丹霞山属于壮年期丹霞,江西龙虎山则属于老年期丹霞。

丹霞地貌成因 丹霞地貌怎么形成的

丹霞地貌成因 丹霞地貌怎么形成的
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了赤壁丹崖及石墙、石峰、石柱、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的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发育成的各种丹霞奇峰总称。以陡崖陡坡为特征,中国广东的丹霞山就是丹霞地貌的一个典型代表。

丹霞地貌成因

丹霞地貌成因
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了赤壁丹崖及石墙、石峰、石柱、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

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区别和联系 什么是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

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区别和联系 什么是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
区别:1、成因不同:雅丹地貌的形成主要为强风吹蚀以及磨蚀;丹霞地貌形成主要为地表流水冲蚀、磨权蚀、垂直地表发育的构造。2、景观不同:雅丹地貌为垄岗状、流线形、覆舟形、断柜状;丹霞地貌为绝壁断崖和柱状、宫殿状、巷谷式。3、颜色不同:雅丹地貌的颜色取决于原始沉积物;丹霞地貌颜色主要为红色岩层。联系:雅丹地貌与丹霞地貌都是侵蚀作用形成的。

石墨矿床的成因 石墨矿床的成因是什么

石墨矿床的成因 石墨矿床的成因是什么
石墨矿床的成因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石墨矿床主要是地层中的有机物经过变质作用还原而形成的;另一种认为石墨是由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经还原结晶而成。其来源由岩浆带来或变质作用过程中从灰岩释放而来。

热带季风气候成因

热带季风气候成因
热带季风气候成因: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旱季,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向南移动,该地受东北信风和由亚洲内陆地区吹向海洋的并在低纬度地区偏转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共同影响的结果。雨季,因夏季气压带和风带的向北移动,该地受到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来的西南季风和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由海洋吹向陆地季风共同作用的结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