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生活 > 正文

惟楚有才为什么在湖南 惟楚有才是湖北还是湖南

2021-06-21 天奇生活 【 字体:

  “惟楚有材”意指楚地出人才,常用于湖南湖北地区。湖南作为楚国故地,历来自称楚地。“惟楚有材”以湖南省长沙岳麓书院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闻名于世。湖南从古以来,一直都是生产人才的地方,湖南的教育一直处于比较强大的地位,每年金榜题名的学子数不胜数。

惟楚有才为什么在湖南

  坐落于湘江西岸岳麓山脚下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历史上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始创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其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亦有“千年学府”之誉。

惟楚有才为什么在湖南

  但凡去过长沙的文朋诗友们,大都会到岳麓书院去转转,沾沾先贤的灵气。走进岳麓书院,首先印入人们眼帘的,就是书院大门上的那副著名对联。

惟楚有才为什么在湖南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副集句联: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后此句演变为成语“楚材晋用”,沿用至今。下联语出《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猜你喜欢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2025-03-21
18.1万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2025-03-21
11.3万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2025-03-20
13.3万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2025-03-20
18.4万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2025-03-19
14.7万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2025-03-19
10.6万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2025-03-18
10.1万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2025-03-18
7.4万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2025-03-17
10.6万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2025-03-17
16.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惟楚有才为什么在湖南 惟楚有才是湖北还是湖南

惟楚有才为什么在湖南 惟楚有才是湖北还是湖南
“惟楚有材”意指楚地出人才,常用于湖南湖北地区。湖南作为楚国故地,历来自称楚地。“惟楚有材”以湖南省长沙岳麓书院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闻名于世。湖南从古以来,一直都是生产人才的地方,湖南的教育一直处于比较强大的地位,每年金榜题名的学子数不胜数。

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出处在哪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出处

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出处在哪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出处
“惟楚有才”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原句为: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原句为: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也是湖南省长沙市岳麓书院门口的一副对联。

楚有养由基者全文翻译 楚有养由基者全文翻译阅读答案

楚有养由基者全文翻译 楚有养由基者全文翻译阅读答案
楚国有个名叫养由基的人,其非常擅长射箭,他跟柳树距离在一百步的时候放箭射击,每支箭都射在了柳叶的中间,百发百中,周围的人看见后都夸他射箭技术高超,这时一位过路的人却说:“我擅长射箭,这样可以教你怎样射箭吗?”

贾政教子口有才打一字 字谜是什么

贾政教子口有才打一字 字谜是什么
贾政教子口有才打一字的答案是“团”。这个字谜的解题关键在后三个子,口有才即为口中有才,口为国子框,国字中有玉,将宝玉的玉替换为才,即为团。

别人说你有才怎么回复 别人说你有才如何回复

别人说你有才怎么回复 别人说你有才如何回复
别人说你有才回复方法:点头表赞同或者再夸一下儿对方都不合适。点头表示赞同显得有些自大,夸对方又会显得有些假了。可以用自嘲的语气说: “哎呀,你真是有眼光! 我也一直这么觉得”或者是”哈哈,咱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说完哈哈一笑。这样既夸了对方也避免尴尬。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数千年的意思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数千年赏析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数千年的意思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数千年赏析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数千年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出自清赵翼所写的《论诗五首·其二》。《论诗》五首,都是七言绝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