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生活 > 正文

蒙古族都有哪些风俗 蒙古族的起源

2022-08-11 天奇生活 【 字体:

  蒙古族的牧区多住易拆搭、便搬运的蒙古包。在定居地区、部分牧区和半牧区建有外形与蒙古包相似的土木结构住房;农区多住砖瓦平房,并且聚为村落。男女老幼都善乘骑,出行都以马代步。牧民多以牛、羊及奶食为主,辅以粮食、蔬菜;农民以粮食为主,辅以肉食、奶食和蔬菜。普遍嗜饮砖茶。服饰分为首饰、长袍、腰带、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部分。

蒙古族都有哪些风俗

  蒙古族风俗习惯

  牧区多住易拆搭、便搬运的蒙古包。在定居地区、部分牧区和半牧区建有外形与蒙古包相似的土木结构住房;农区多住砖瓦平房,并且聚为村落。男女老幼都善乘骑,出行都以马代步。

  饮食:牧民多以牛、羊及奶食为主,辅以粮食、蔬菜;农民以粮食为主,辅以肉食、奶食和蔬菜。普遍嗜饮砖茶。

  服饰:首饰、长袍、腰带、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用玛瑙、珍珠、金银等制成。牧区女子多用红绿等色,长绸缠头,男子冬季戴羊皮帽,夏日多戴前进帽。男女都穿身宽袖长的长袍,束以腰带,着长筒皮靴。各地婚仪不一,共同点是新郎佩带火镰、蒙古刀和弓箭,致颂词、祝词和对歌等,体现了古老民族勤劳勇敢和能歌善舞的独特风格。

  丧葬:一般行土葬和火葬。“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是娱乐、游戏的意思,它源于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现已成为草原上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举行民间体育活动的隆重集会。蒙古族人民非常好客、坦率诚恳。

  在茫茫的草原上每一座蒙古包的主人都热情地留住相识或素不相识的客人。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后,主要总是把黄油、奶皮、奶酒、炒米及手扒羊肉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饮饱餐。全民族敬老蔚然成风,见面问安,让路,有难相助。

  禁忌:骑马坐车接近蒙古包时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马鞭子要放在门外,以示对主人的尊敬;到别人家里作客,不要自己动手,须等主人盛给;吃肉时给人递刀,刀尖应向自己,刀把递给对方;见到门前有火或挂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不要进入;

  出蒙古包后,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车上马;主人端出奶茶,客人应欠身双手去接;不食自死动物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来客不让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丧事忌红色和白色,而喜事忌黑色和黄色;不要在火盆上烤脚、烤鞋、袜、裤子等;参观寺院经堂、佛殿时,禁止吸烟、吐痰,不要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不得高声喧哗,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蒙古族都有哪些风俗

  蒙古族的起源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

  蒙古族有哪些传统的节日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蒙古族新年、成吉思汗纪念节、那达慕大会、敖包节、马奶节、祭祖节、燃灯节等。其中,蒙古族新年又名白节、白月、查干萨日、年节,是蒙古族的“春节”,节期为正月初一。白节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

  蒙古族新年

  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叫希恩吉尔,即新年。自古以来,蒙古族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他们最崇尚的是白色,故称春节为白节。与国内其它民族一样,生活在中国境内的蒙古族也十分注重过春节。但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和客观环境的不同,蒙古族过春节,草原游牧文化特色十分浓厚。

  成吉思汗纪念节

  按照蒙古族习俗,农历三月十七日是纪念成吉思汗显示卓越的军事才华,建立赫赫战功的日子。成吉思汗遗物苏鲁锭”(长矛)的祭奠仪式就在这天举行。成吉思汗纪念节也叫祭祖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日举行,是纪念蒙古族祖先成吉思汗的节日。

  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Nair)”,“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敖包节

  敖包节是蒙古族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节日,每年七八月份,蒙古人常常欢聚一起,欢度此节日。喀纳斯湖畔的敖包节图瓦人,虽然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但庆祝节日与蒙古族有所不同,当山花烂漫、青草覆盖时,图瓦人以家为单位,自备酿造的奶酒和烤肉聚集在一起,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体育活动之后,全村男女各分一堆,围坐在一起,享用奶酒、烤肉等食品,欢度节日。

  马奶节

  马奶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以喝马奶酒为主。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

  祭祖节

  祭祖节,是指祭祀祖先的节日,也是清明节的别称。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除夕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四大祭祖大节。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

  燃灯节

  燃灯节又称“五公节”,藏语叫“葛登阿曲”,是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省、区藏族人民的宗教节日,每年藏年十月二十五日举行,为期一天。

猜你喜欢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2025-03-21
18.1万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2025-03-21
11.3万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2025-03-20
13.3万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2025-03-20
18.4万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2025-03-19
14.7万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2025-03-19
10.6万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2025-03-18
10.1万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2025-03-18
7.4万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2025-03-17
10.6万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2025-03-17
16.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蒙古族都有哪些风俗 蒙古族的起源

蒙古族都有哪些风俗 蒙古族的起源
蒙古族的牧区多住易拆搭、便搬运的蒙古包。在定居地区、部分牧区和半牧区建有外形与蒙古包相似的土木结构住房;农区多住砖瓦平房,并且聚为村落。男女老幼都善乘骑,出行都以马代步。牧民多以牛、羊及奶食为主,辅以粮食、蔬菜;农民以粮食为主,辅以肉食、奶食和蔬菜。普遍嗜饮砖茶。服饰分为首饰、长袍、腰带、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部分。

重阳节有哪些民间风俗 重阳节的风俗什么时候普及

重阳节有哪些民间风俗 重阳节的风俗什么时候普及
1、登高:登高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人们在这一天会进行登高活动,以祈求吉祥。2、吃重阳糕:重阳节的风俗之一是吃重阳糕,这是一种没有固定制作方法的糕点,可以随意选择。3、赏菊: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在九月,菊花盛开,人们会举办菊花大会,赏菊花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4、佩茱萸: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插茱萸可以辟邪去灾,也有驱除疾病的功效。

八月十五中秋节有哪些风俗 八月十五中秋节传统

八月十五中秋节有哪些风俗 八月十五中秋节传统
赏月: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古时候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不一,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端午节有哪些民间风俗 端午节都有哪些风俗

端午节有哪些民间风俗 端午节都有哪些风俗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吃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其中赛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端午食粽的习俗已成了我国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民俗文化有哪些 民俗文化大全

民俗文化有哪些 民俗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有:猜灯谜、贴春联、画灯笼、京剧、花灯报元夜、踩高跷、舞龙、舞狮等。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腊八节有哪些传说 腊八节的寓意和象征

腊八节有哪些传说 腊八节的寓意和象征
1、传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