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天奇生活 > 生活 > 正文

清明节的别称 清明节有什么别称

2021-03-30 天奇生活 【 字体:

清明节的别称有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的别称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清明节的别称

行清节是清明节的别称,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行清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台湾的漳州籍人清明节则是在农历三月初三。台湾清明节习俗和闽南差不多,台湾客家人祭祖扫墓的时间是从元宵节过后便开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为止。台湾民众的扫墓习俗,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祭扫,仪式及祭祀的东西比较简单,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类和糕饼;二是修整祖墓。

清明节的别称

祭祖节也是清明节的别称。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除夕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四大祭祖大节。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春秋二祭,古已有之,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青团的馅料有哪些 青团的别名

2025-03-21
18.1万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青团怎么做好吃 做青团的小技巧

2025-03-21
11.3万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吃青团需要注意什么 青团的常见做法

2025-03-20
13.3万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春捂到什么时候最合适 春捂有哪些好处

2025-03-20
18.4万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春分饮食注意事项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春困

2025-03-19
14.7万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春分节气注意事项 春分节气天气变化

2025-03-19
10.6万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黄焖鸡的做法 哪些人不适合吃黄焖鸡

2025-03-18
10.1万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春分节气喝什么汤 春分节气的习俗

2025-03-18
7.4万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春分节气吃什么好 春分节气喝什么茶饮

2025-03-17
10.6万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春分节气怎么养生 春分养生食谱

2025-03-17
16.1万
热门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

清明节的别称 清明节有什么别称

清明节的别称 清明节有什么别称
清明节的别称有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中国的四个别称是什么 中国有哪些美称

中国的四个别称是什么  中国有哪些美称
中国的四个别称分别是中华、华夏、神州以及九州。但是中国可不仅仅只有这四个别称,只是中华,华夏,神州以及九州的名称最被人们所熟知。

黑龙江的简称或别称是 黑龙江的简称或别称是啥

黑龙江的简称或别称是 黑龙江的简称或别称是啥
简称是黑,别称是满洲。黑龙江是中国最北端以及陆地最东端的省级行政区,其西部与内蒙古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是中国最大的林业省份之一,属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清明节相关的美食 清明节特色食物

清明节相关的美食 清明节特色食物
清明节相关的美食有青团、馓子、艾粄、清明果、欢喜团、枣糕、清明螺、食薄饼、润饼菜、乌稔饭、子推馍、朴籽粿、芥菜饭、菠菠粿、子福等。其实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和踏青,品尝时令美味也是一大特色。

新坟清明节上坟的时间 清明节新坟可以填土吗

新坟清明节上坟的时间 清明节新坟可以填土吗
在中国,新坟清明节一般是指在清明节前10天左右,即农历三月初三至初五期间上坟扫墓的日子。在这个时间段内,上坟的时间可以自由选择,但需要注意不要在清明节期间上坟。

春节的别称有哪些 春节的传统习俗

春节的别称有哪些 春节的传统习俗
春节的别称有新春、岁节、年节、新禧、新年、大年、新岁、岁旦、过年、过大年、元朔、元日、新元、元旦、正日、元辰、新正。现在过的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这一节日名称,古代是没有的(古时一般称为过年、年节),是民国政府创造的。“春节”这一概念是在民国时期逐渐被提起。民国时期,公历被引进,而农历成为了进行农事的标准。1914年民国政府在内务部呈文中提到“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故,春节这一说法才逐渐流传开来。
友情链接